一、前言 | ||||||
現在有許多的人在經營粉絲專頁,經營的狀況好壞是經營方關切的重點,大數據企業執行長分享-粉絲團經營者可以從洞察報告中看到更多關於粉絲的動態及數據分析,包括粉絲上線時間、觸及率最高的貼文類型、當天贏得了多少讚…等等。 從洞察報告的內容可以讓人更方便知道過去經營的成果如何,進而讓經營者們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令粉絲團更好。 |
||||||
二、概念重於一切 | ||||||
三面向檢視粉絲團經營狀態 Facebook 粉絲團一向紀錄了相當足夠的數據,洞察報告先把數據分成三項,每一項又各有三個子項目,分別是:
將最近七天的數字一起秀在總覽控制台,只要瞭解一次洞察報告的內容,未來就可以根據總覽進行調整。 一、粉絲專頁讚來源及分析 一進來會先看到最基礎的數字:讚。頁面預設取樣顯示的時間為最近一週(7天),管理者可以自行拉動時間軸來決定自己要檢視的週期,而在此項目當中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按讚數、按讚數的變化以及讚的來源。 除了圖形右方可以切換不同項目,曲線的每一處都可以點擊,會秀出當天的文章狀態。 右邊的TAB可啟檢視與上一週期間的平均數值差異。 按讚次數圖表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天有都少人對粉絲頁按讚。 右邊的TAB可以分別檢視:取消讚、自主讚、付費讚、淨次數。其中取消讚不可忽視,由於社群經營讓行銷和公關之間的界線模糊,要針對取消讚瞭解經營過程中是否引發公關問題。付費讚則可以檢視投放facebook廣告所帶來的成果。 最後一項是檢視讚的來源,已經有一點把粉絲專頁當作一個獨立網站的意味,目前根據來源以及可能的讀者區分如下:
二、 粉絲專頁貼文觸及人數分析 貼文觸及人數從四個角度來看:貼文觸及人數、互動和分享、隱藏檢舉為垃圾訊息、收回讚及總觸及率。 各自代表的意義為:
貼文觸及人數: 可以檢視自主和付費所帶來的觸及人數,圖表上則可以檢視兩個時段的平均數值比較。 讚、留言和分享: 不同類型的粉絲專頁應專精的方向皆不太一樣。例如:讚為主的品牌粉絲團、互動為主的CRM型粉絲團、分享為主的知識型粉絲團。點選右邊的TAB可以知道不同時間的點擊狀況,藉此明白目前經營的情形是否理想。 負面回饋: 負面回饋是目前較少人提及,也比較少人在乎的指標,可分為隱藏貼文、隱藏所有貼文(再見了)、檢舉垃圾訊息及收回讚,這直接關係到你的粉絲成員活動是否活躍,也會直接和你的內容走向有關,不過也算是可以幫助篩選出與粉絲團較不相關的客群。 總觸及率: 總觸及率可以看到粉絲團的整體反應,若有粉絲團內容每日都有定期更新,總觸及率圖上就會有面積較大的色塊,上圖的觸及率圖有相當多的「峰值」表示筆者鮮少與粉絲產生互動。 三、 粉絲專頁瀏覽狀況分析 粉絲專頁經營在概念上可以直接把他看成是一般網站,因為粉絲專頁不僅是社群網站的一個子功能,它也是會被搜尋引擎搜尋到,或者被其他網站作為參考資料的來源,因此瞭解粉絲如從哪來、看了哪些內容也是相當重要的項目。 「粉絲頁也是網站」是最大的觀念轉變,社群會漸漸和其他網路行銷整合成一個整體,而不只是單看社群的互動表現而已。 專頁和標籤瀏覽狀態: 「標籤」就是粉絲專頁封面圖片下方那些可以點的項目,在這裡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新的洞察報告已經把粉絲頁當作一個網站,當讀者也點擊了其他的內容,洞察報告現在也會把這些數據收集給你了。 有使用客製化功能的粉絲頁可以藉此瞭解功能對粉絲頁是否有正面幫助,並且可以嘗試其他組合讓讀者更容易點擊。 其他專頁上活動: 粉絲專頁活動是除了貼文以外的互動,像是一般人寫文章的提及(mention)、到粉絲專頁裡留言,或是與地理位置結合之後的打卡以及Facebook 提供的優惠等等。這是用以檢視粉絲專頁在貼文外的互動狀態,並且能有效地與其他行銷活動結合在一起檢視成效。 外部推薦連結: 若是結合網站一同經營的粉絲團,推薦連結最高的一般來說都會是自己的網站,經營者可在粉絲團專頁發表優質內容讓他人連結,或者在外部網頁中植入粉絲專頁的網址來提高外部推薦連結量,這樣的流量通常可以收得相當不錯的長尾效應。 四、 貼文個別分析與粉絲上線 可以從這裡得知粉絲們通常是在何時出現,以及粉絲究竟對什麼類型的發文感興趣。 貼文覆蓋及互動狀況總覽。 顯示了一週內粉絲的上線時間情形。對於粉絲頁經營者而言,這比到處找攻略看到的黃金貼文時間要精準得多了,透過檢視上線時間,可以有效地根據自己的粉絲組成,訂出發文最佳的時間點。 貼文類型是將過去所有的貼文內容以圖片、連結、狀態、影片來分析互動及效益,可以更有效的幫助經營者訂定出適合專頁的最佳內容型態。 五、粉絲組成及互動分析 粉絲組成頁面是從性別、年齡、居住地等特性去分析組成、觸及者、參與者,會對剛開始經營的產品和粉絲團有影響而已。 粉絲是來自什麼國家,居住在哪哩,性別比例.....等等。 觸及用戶 參與互動者 |
||||||
三、結語 | ||||||
從粉絲上線的時間可以得知最佳的發文時間,粉絲的組成部分能夠知道粉絲頁對於不同年齡的吸引力如何,居住在什麼地方比較具有之名度....等等。這些都能夠成為極佳的參考資料,並為日後的整體經營規劃提供良好幫助。 |
||||||
四、參考網站 | ||||||
|
||||||
- Jul 22 Tue 2014 16:23
Facebook Insights洞察報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